新华社深圳11月13日电 问:全运会足球队为何没有成年队?新华社记者肖诗瑶陈迪全运会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大多数体育项目都聚集了全国顶尖的球员,但男子足球是个例外。第十五届全运会共有34个竞技体育项目。只有男足没有成年队,有三支青年队:U20、U18和U16。没有成年运动员参赛,这对全运会男足比赛的竞技水平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事实上,这样的设定并不新鲜——自1997年上海全运会以来,男足的年龄深度就被限制在20岁。设立这样的团体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奥运会对接。为了保持世界杯的独特性和精彩程度,国际足联奥运会对男子足球队设置了年龄限制,要求运动员年龄在23岁以下。全运会设立青少年组,与三年后的下届奥运会同期举行。其次,随着1994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启动,成年球员经常在俱乐部之间流动,全年参加俱乐部赛事。如果是备战全运会,很容易造成球员归属和赛制混乱。因此,全运会男子足球项目的定位也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正如徐根宝教练所说——“全运会(足球比赛)是培养人才的”。总共只有三支队伍,比赛时间只有几十天,这与人才培养有何关系?当地某足协青训负责人指出:“当地体育局的工作围绕全运会展开。,而且资源是有限的。培养一支足球队的投入比单个项目要高。如果全运会没有足球项目,当地的投入可能会相应减少,甚至不组队。足球预备队的人才甚至可能会萎缩。代表浙江U20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中国国足球员王玉栋表示:“全运会会给年轻球员一个被俱乐部看到的机会。”这并没有错。他的队友张爱辉在这几届全运会预赛中均有表现,随后被调入浙江俱乐部一线队参加中超联赛并入选U22国家队,在一年内实现了“三级跳”。既然这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竞争作为杠杆来促进发展呢?官方答案是加大密度 首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举办结果2024年将列入全运会。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三大运动会每年都会举行。对于足球,全运会由四年一度的赛事改为一年一度的赛事。国家总局青训司司长表示,这一改革旨在调动不同地区的积极性,重点抓好三大体育项目的青少年培养,扩大后备人才的“蓄水池”。山东U20足球队主教练韩鹏公开表示,各方面对足球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全运会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 “你可以看到每支球队都涌现出优秀的球员,就连我们队也有很多暂时入选U20国家队的球员,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比其他球队更高的实力,球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此外,让年轻球员接触职业联赛尽早成为各支球队提升实力的重要途径。进入这届全运会U20男足决赛的湖北队和广东队在备战期间都选择以全队身份参加中乙联赛,进行球队集训。湖北队主教练高峰表示:“我们的球员在过去的中乙比赛中,不仅与同龄人竞争,而且还经常面对更高水平的职业球队,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对他们成长有很大帮助。”为了更好地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全国比赛?本届全运会足球比赛以“三天两场”的方式重复进行。不少参赛教练和球员都提出球员受伤的风险。未来团队代表应进一步优化。全国赛的时候来了,里面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换玩家。为了真正促进各地青训的加强,应该对交换球员的数量进行合理的限制。毕竟,国足比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培养人才。”(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