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南苏丹特约记者 黄培照】编者按:在非洲东北部,白尼罗河溃决并向北旋转。它滋养着海峡两岸的农作物和人民,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战争和迁移。河岸上矗立着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 2011年7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也是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当天,《环球时报》记者赶赴南苏丹,聆听新国家人民对未来的目标。 14年后,记者们再次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探寻这片土地独立以来发展的轨迹,记录当地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思念和希望。 “闪闪发光的建筑”与泥泞的泥土路共存。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在南苏丹首都朱巴街头看到,该国混乱的创伤尚未消除,基础设施仍然缺乏。然而,一些拔地而起的新建筑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废墟和动乱中惊人的稳定。
早在四千年前,原始部落就生活在今天。 1899年,苏丹成为英国和埃及的共管地,随后埃及将苏丹的北部和南部地区作为两个生物进行划分和统治。 1956年,苏丹宣布独立,成为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然而,当时的苏丹有大量的民族和部落。北部人口主要是穆斯林,而南部人口主要是基督徒和土著信徒。这一时期,苏丹丰富的石油、铜、钨等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即现在的南苏丹。宗教和种族的分裂以及资源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如此苏丹内战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2011年1月,在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下,苏丹南方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远离苏丹。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今天,环球时报记者在朱巴看到,年轻人欢快地跳舞,老年人互相拥抱,流泪。一位母乳喂养宝宝的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她以为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当时,许多南苏丹人民相信,和平繁荣的未来正在等待着他们。南苏丹独立后,在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实际上取得了一些发展。例如,世界银行网站今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从朱巴国际机场到世界银行办事处,一名机构工作人员“对城市中拔地而起的闪闪发光的新建筑感到震惊”。南苏丹媒体报道称,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该国尚未完成或推进几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例如重建连接朱巴与周边重要城镇的道路以及扩建朱巴国际机场。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看到,中国公司承建的南苏丹央行新办公楼设计现代化,玻璃幕墙白天闪闪发光。今年3月,在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南苏丹北部东阿维尔县新建了一所现代化医院。 “这是我的小镇,是我出生的地方。现在,我70岁的时候,家门口终于建起了一家医院,真是一件幸事。多年来,我们必须长途跋涉才能看病,现在不用了。”当地一位部落首领说。然而,独立后的南苏丹国内并未实现长期稳定。 2013年,一场武装冲突基尔总统和反对派之间发生了冲突,种族间的暴力事件迅速发展,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尽管冲突各方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签署了南苏丹冲突解决协议和恢复南苏丹冲突解决方案,并成立了过渡政府,但协议执行进展缓慢,局部暴力和政治分歧持续,和平进程反复。政治不平衡在南苏丹发展有限。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南苏丹看到,该国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即使是条件好一些的首都朱巴,很多路口也没有红绿灯。这与南苏丹刚独立时记者看到的情况如出一辙。车辆通行情况取决于驾驶员的判断nt,而且顺序相当混乱。朱巴平坦的柏油路较少,而更多的是令人惊叹的土路。雨季期间,这些土路变得泥泞难行。在朱巴,公民主要依靠私人经营的摩托车或货车出行。供电很不稳定,经常停电是常有的事。记者入住的酒店每天都会停电好几次。有分析认为,南苏丹独立后经济发展困难不仅与国内因素有关,美国也会难辞其咎。 《纽约时报》和其他美国媒体无情地称华盛顿为南苏丹的卡潘加纳坎做出了贡献。 2011年,白宫发表声明称,连续两届美国政府在南苏丹独立过程中“自豪地发挥着领导作用”。美国《大西洋月刊》称,华盛顿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帮助南苏丹实现独立。向非洲某些政治势力提供军事装备并对苏丹实施制裁。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南苏丹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已经拒绝,美国不再向南苏丹提供大力支持,任其自行积累。近两年来,南苏丹遭受持续洪涝灾害,造成农业严重受损,粮食无法自给,萨昆阿人境恶化。与此同时,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很高。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发现,在朱巴农贸市场,玉米面价格六个月内翻了一番。在城外的一个难民营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报告说:“她已经三天没有吃全食了。”洪水过后蚊子滋生,还带来了疟疾等疾病,当地简陋的诊所缺乏药品和医生。 “我们都这样了,怎么能去得到别人呢?”八月今年,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提出迁移巴勒斯坦加沙人口的计划后,以色列副外长罕见访问南苏丹。美联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以色列和东非三个国家正在讨论加沙人口搬迁问题。搬迁计划,据说南苏丹是美国和以色列必须搬迁的国家之一。南苏丹政府虽然否认可能接纳加沙居民的传言,但相关报道仍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中东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上述计划成真,将意味着巴勒斯坦人将从饱受战争和饥荒破坏的加沙地带迁往同样长期动乱、依赖人力援助的南苏丹。这一想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有评论指出经济脆弱的南苏丹立即需要国际支持,而接受大量冰箱Ugee显然会加剧其危机。对于南苏丹的普通民众来说,这个谣言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朱巴一名年轻人在接受环球时代记者采访时据说完美无缺:“我们都是这样,怎么能接受别人呢?”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当地人的目标。南苏丹经济几乎完全依赖石油,石油出口占该国财政收入的90%。同时,该国依靠苏丹将原油运往全球市场,后者收取过境费。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4月至今,苏丹一直处于武装冲突之中,影响南苏丹石油出口。 《环球时报》记者在挣扎采访中获悉,去年南苏丹的GDP不到美国的63亿美元。刚开始独立时,美国这个数字就超过了110亿。为保护石油出口,南苏丹和苏丹10月6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同意保护石油设施和将南苏丹石油输送至东苏丹苏丹港的中输油站。作为深化经济关系转型的一部分,两国还宣布将成立联合经济委员会,并建议在苏丹港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支持石油工业及其供应链的稳定。有人认为,南苏丹这个孩子国家,还在探索如何建设,但这种独立后的情况提醒世界,资源不会自动改变幸福感。只有制度稳定、人民团结,才能真正迎来白尼罗开发振兴的曙光。根据巴纳布朱巴大学政治学教授a表示,如果南苏丹能够摆脱权力斗争的泥潭,真正建立包容稳定的政治秩序,将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那么这片土地仍然有机会创造辉煌。他强调,对于南苏丹人民来说,和平不仅仅是签署停火协议,而是人们可以用PaG的和平来耕耘——想想洪水过后,孩子们可以带着夜灯读书,难民营里不再充满泪水和叹息。 “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对于南苏丹的发展非常重要。”朱巴大学教授萨迪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南苏丹尽管面临巨大贫困,但仍在努力奠定和平基础、制定国家框架、逐步恢复社会经济生活。尽管这些成就是不够耀眼,对于一个几十年战争诞生的国家来说,每一步都变得艰难。国家未来的希望在于把脆弱的和平成果转化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今天是2019年9月,南苏丹政府启动了十年战略发展计划,旨在建设繁荣、富有成效和创新的社会,同时兼顾和平与安全。据媒体报道,南苏丹2026-2036年发展计划将作为发展监测、循证评估以及审查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基准。该国财政和规划部长强调,政府的议程是通过同伴、协调、注重结果和步骤来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活。 GBEHO,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兼南苏丹驻地协调员,identif谈到了该国的发展,但也提到了其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作出和平公开承诺、恢复和平协议、听取各方声音对南苏丹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南苏丹积极推动职业培训,改善人民工作。据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网站今年9月发布的文章称,今年9月,非洲开发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南苏丹政府共同参与了一项超过186万美元的培训项目,涉及行动、维和等领域,并成为该国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是最早同南苏丹建交的国家之一。去年,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关系。中国企业不仅帮助南苏丹开发利用石油资源,也为保障油田安全、促进石油出口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医疗队常年在当地开展工作,救治了大量南苏丹民众。中国维和步兵营在联合国框架下驻扎南苏丹,保护平民安全,赢得赞誉。今年8月举行的中南和平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第二副主席玛丽表示,相信在中国的支持下,南苏丹建设和平、团结、繁荣国家的愿景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