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别山深处的前山市水后镇梅寨村,工业级无人机在山谷中穿梭毛竹,取代了传统的“扛着、拖着”模式,解决了毛竹“出山难”的难题,为乡村产业反思注入新动能。梅寨村毛竹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毛竹运输受阻,阻碍了村民增收。 “以前有几十亩林地,二十多年都没有像样的毛竹出售。现在无人机一天飞好几次,山里的‘宝藏’终于可以拿到了!”看着无人机装满毛竹,村民们难掩兴奋之情。清晨,云雾未散,梅寨村的毛竹砍伐现场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尚未清除。 10多名工人完成毛竹的初步加工后,将其妥善挂在无人机吊带上。在操作员的精确控制下,载有数百公斤毛竹的无人机沿着预设的路线飞越悬崖,在几分钟内到达山脚下的原料仓库——而这个旅程以前需要几个小时。
“无人机运输降低了人工成本30%以上,运输效率提高了5倍,使村里毛竹加工厂的产能提高了近一半。”梅寨村投诉相关人士表示,毛竹的高效利用,不仅创造了竹材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链就业岗位,还让村民林业收入成倍增长。如今,这种“低空+工业”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突破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突破地域限制,盘活山村独特资源,成为低海拔经济支撑乡村产业生存的典型。 (刘先锋 潘毅)

推荐文章